这3个能力成长的绊脚石,阻碍你多久了?

「如何提升个人能力?」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但在追求提升之前,我们得先搞清楚:什么是能力?
我把能力定义为:做事或解决问题时,达成目标的可能性。
它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通过行动体现出来的概率,和你的决策、努力、态度息息相关。
比如,「小明编码能力强」,其实是说「他写的代码出Bug少,能更好满足需求的可能性高」;「老王谈判能力强」,是说「他通过沟通达成目标的概率更大」。
然而,现代生活中,许多人却深陷三大「能力陷阱」而不自知:能力幻觉、收藏癖和专注力涣散。这些问题不仅误导我们对能力的认知,还悄悄侵蚀我们的时间与精力。看看你中招了几个?
一、能力幻觉:你真的有那么强吗?
能力幻觉,就是感觉是你的能力,但其实不完全是。
工具加持的假象
互联网时代,浏览器让我们触手可及海量信息,搜索引擎帮我们找到答案,知识付费让我们买到课程。
可这些都不是你的能力,而是工具赋予的幻觉。关掉网络,你还能解决多少问题?
集体红利的错觉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时代红利让各行各业受益。只要不太离谱,无论在国企还是私企,大多数人都能收获物质与精神回报。
但这更多是集体发展的放大效应,而非你个人的真实实力。剥去这些加持,你的能力还剩多少?
真相是:能力需要在实践中淬炼,外部加持只是放大镜,核心还是你自己的锤炼。
二、收藏癖:拥有越多,越被奴役
「当你拥有的东西越多,你也就成了这些东西的仆人。」 —— 秋哥
从主人到仆人的反转
我曾买了个心仪十年的「北美黑胡桃纯榫卯书架」,结果每周忙着用核桃油保养,每月除尘,连开窗都得小心翼翼。
作为影迷,我还入手了NAS,硬盘越买越大,盘位越没越多,从4盘位升级到8盘位,电影要蓝光原盘,音乐要无损全集,忙着洗版和管理,却很少真正享受内容。
我哪里是主人?分明是这些「主子」的仆人!
信息与知识的主子待遇
看到好文章——收藏;刷到好视频——「稍后观看」;推荐的书和课程——下单购买。
结果呢?这些资源花了时间、精力、金钱,却被高高供起,可我们还心安理得地觉得已经「拥有」了。
这违背了初衷:它们本该为我们服务,咋反客为主了?
打破循环的方法:
- 看到好内容,记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内化成知识。
- 买书先看目录,逻辑乱的直接Pass,或试读电子版。
- 喜欢的物品,专心用一个,而且要天天用,价值最大化,别请太多的 「主子」。
- 老话说得好:「有钱不买半年闲」。
三、专注力涣散:你的精力被偷走了
金钱买不了时间,有时间不一定有精力,有精力不一定能专注。
专注力是当今最稀缺的资源,你多久没专心吃饭、做事、休息了?
不知不觉的分心
短视频让人习惯3秒切换,推送通知随时打断思路,社交媒体追求即时满足……我们的专注力就这样被拆散,涣散得悄无声息,甚至乐在其中。我称之为「专注力涣散」。
我在《信息洪流时代,你会主动出击吗?》里提到过扼杀被动消息、提升信息质量的方法,但这还不够。
心理学的小提醒
研究表明,多任务处理会让效率下降40%,大脑在切换中疲惫不堪。分心成了常态,专注反而成了奢侈品。
收回专注力的关键:自我察觉。试试这几步:
- 打开手机「屏幕使用时间」,看看前三的APP,能不能卸载两个?
- 找到一天中精力最好的时段,那是专注力的前提。
- 把最重要的事安排在这段时间,关掉通知,单任务专注完成。
做自己的主人
能力幻觉让人误判实力,收藏癖分散精力,而专注力涣散是前两者叠加的恶果。三者交织,成了现代人提升能力的最大障碍。
认清幻觉,放下执念,收回专注,才能让信息转化为知识,让知识淬炼成能力。
引用一句不知出处的话:「最幸福的事,就是该吃饭时好好吃饭,该睡觉时安心睡觉。」
愿你做自己的主人,吃得专心,睡得安心,过得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