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吃出好身体

系列 - 健康生活

今天是周末,咱们聊一些轻松的话题。

前两天同事推荐了一本书《你是你吃出来的》,理由是 「疾病和吃什么有直接的关系」。

乍听起来,大家都理解,「病从口入」这句老话更是妇孺皆知。

这位同事也是有备而来,先介绍作者 夏萌,「人家是安贞医院的营养科主任医师,之前并不是营养科的,她之前是神经内科的,但自己患上了隐蔽性肾炎,尿血,中西医治疗持续三年多,没效果,反而出现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等并发症。后来接触营养学,调整饮食结构,进行自我治疗,仅3个月,尿蛋白消失,潜血减少,血压、血脂等指标恢复正常,脂肪肝逆转,好了。这主任可有名了。」

这阵儿介绍,有理有据,弄得我也不好反驳,只得再听她说下去。

「这本书可不是告诉你吃什么这么简单,人家是从人体开始讲起,人体说到底,不就是细胞组成的吗,五脏六腑都是细胞,如果细胞修复的速度赶不上再生的速度,当细胞死亡数达到总量的20%时,人就会死亡。」

这段话基本同意,但 「当细胞死亡数达到总量的20%时,人就会死亡。」看似有准确的数字,但不知道有没有科学依据和实验证据。

「你看你咳嗽这么长时间不好,还查不出啥毛病,我建议你看看这本书,建议啊,可以从饮食这个角度调理一下」(另外一个同事,最近咳嗽)

「你看我们家老爷子,就爱吃面条,书里都说了,如果血糖高,面条少吃,粥得少喝,最好能戒掉!」

戒掉?这又不是抽烟喝酒,咋还要戒掉呢?

「对,戒掉,人家说了,食物也能让人上瘾,比如咱北方人爱吃面,没有主食都不叫吃饭,再加上一些流传下来的老话:粥养胃,这可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高血压,糖尿病的人,要少吃面食,少喝粥,我们家老爷子,晚上就喜欢喝粥配咸菜,还觉得清淡,这血糖总得吃药控制。」

到这儿,我是完全被她说服了,不仅有理论基础,还有自己家里人的例子,还打算将理论付诸行动。

这位同事,不当销售都可惜了。

晚上得空,在微信读书看了这本书的电子版,其实我的目标很直接:「 能否告诉我,北方人,一年四季,12个月,每个月吃啥,每周七天怎么安排饮食,一天三餐怎么吃?」

但很遗憾,书里并没有我这个问题的直接答案,但有一些建议,列出来可能对你也有一些帮助:

图片

咱们通常购买的大米,白面,都属于精米,精面,也就是说,在加工过程中去除了麸皮和胚芽,损失了大部分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作者称之为「 空能量」—— 只有能量而没有其他营养素的食物。

因此,作者建议尽量用全麦类、糙米「仅去除稻壳,保留了米糠层和胚芽的米」、玉米「完整的玉米粒或粗磨的玉米面」、莜麦「燕麦」、薯类来代替精米,精面。

图片

蛋白质:正常人每天要吃100~150克肉类(包括畜禽类和鱼类),每天吃1~2个鸡蛋动物蛋白的氨基酸模式更接近人体需求,更容易被吸收利用

蔬菜和水果:每天最好吃3种以上水果,总量半斤以上。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目标是每天25~35克,多选择叶菜类和菇类蔬菜。

脂肪不要盲目“恐脂”,脂肪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注意摄入富含磷脂、胆固醇和必需脂肪酸的食物,如肉、蛋、奶、鱼。

图片

「四样」原则:每餐的食物大致分为谷物、蛋白质、蔬菜和水果四个部分,争取每餐都包含这几类食物。

颜色多样化:尽量选择颜色丰富的蔬菜和水果,不同颜色的食物往往含有不同的营养素。

「一把」原则:可以用手掌、拳头等作为衡量食物份量的大致标准,例如,一份肉类大约一个手掌大小,一份米饭大约一个拳头大小。

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并增加饱腹感。


书中有很多案例,比如体力工作者可以多吃一些碳水,但脑力工作者要少吃碳水。读起来也比较轻松,如果感兴趣,建议阅读原书。

最后,对于经常在外吃饭的朋友们,可以选择当前比较流行的自选称重餐厅,按照 「四样」原则 挑选身体需要的食物,祝大家都能吃出好身体。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91智读」,获取每日更新,一起成长。 91智读公众号


👇欢迎加我微信好友,一起聊聊关于成长的故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