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

人和人的差距到底在哪?

目录

这个问题是十多年前,也就是我30岁出头时,开始困扰我的。在此之前,我一直有个信念——人和人之间没啥区别,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我差的就是「努力」。但30岁以后,我逐渐意识到,仅仅靠努力不够,自己始终没有身边那些「牛人」成长得快。

十多年过去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脑海中迭代了好多版本。每当我觉得找到答案,过几年又发现还能再深挖一层。即便是今天,我知道这依然不是终极答案,但我可以把思考的路径分享给你,或许能带来一点启发。

在回答之前,我们得先把问题弄清楚。已知条件是人和人比较,隐含条件是承认差距存在,未知的则是差距有多大、比什么。显然,「比什么」 是关键。换个角度想,「不比什么」 反而更好回答——家庭出身、地理位置这些先天条件,就没必要比了。至于天赋,有人觉得它是天生的优势,但我更愿意相信,它是后天挖掘出来的潜力。运气呢?有点玄学,我觉得它更像是努力和机会撞在一起产生的火花。抛开这些,剩下的就是值得比较的内容:「思维方式、认知、行动力」

于是,问题可以重新整理为:「人和人在思维方式、认知、行动力方面的差距在哪?」

拆到这儿,答案似乎藏在问题里,但还没到底。你真的理解什么是思维方式吗?认知指什么?行动力又怎么保障?在我看来,思维方式是处理信息的习惯,认知是对概念的清晰定义,行动力则是把想法落地的能力。而这些的核心,是对概念的理解

举个例子,「资产」和「资本」你怎么看?如果你认为房子是「资产」,你可能倾向于持有它,觉得它代表财富;但如果看作「资本」,你可能会考虑出租或抵押贷款再投资,最终财富的增长速度可能完全不同。不同的理解,影响你的思维方式,最终决定你的行为。

回想一下,那些高人头脑中的概念是不是比你多,对概念的理解比你透,区分概念的能力比你强?在信息处理上是不是比你多几分效率?

对概念的理解,决定了思维的质量;而思维的质量,又推动了行动的成果。很幸运,这几年我借助大模型,把头脑中的模糊想法变成清晰的逻辑,才发现这些差距的根源指向一个更大的领域——「认知心理学」。


十多年前,30岁的我还在困惑:为什么努力了还是追不上那些 「牛人」?这些年,我不断拆解问题,从思维到认知,再到行动,一步步靠近答案。或许,真正的差距不在于我们做了多少,而在于我们如何思考、如何理解这个世界。未来的路还长,我会继续在这条路上摸索,而你呢,愿不愿意一起找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91智读」,获取每日更新,一起成长。 91智读公众号


👇欢迎加我微信好友,一起聊聊关于成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