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

久违的荞麦皮枕头

目录

耳边的「沙沙声」,把我带回了童年。久别多年后,我又换回了荞麦皮枕头。

前些天,无论我怎么调整睡姿,包括枕头的方向、高矮,睡醒后肩膀的酸痛感都没有减轻。直接的原因肯定和久坐有关,但躺在枕头上,没有一点放松的感觉。乳胶枕看似柔软,但当我努力调整睡姿后,仍然能感觉到它那倔强的反作用力,让我无法放松。

回想起来,为啥要买这个乳胶枕?之前用的是什么枕头呢?嗯,没错,是记忆棉枕头,再之前呢?不同品牌、各种有特异功能、不同形状的枕头,至于枕头里的填充物仿佛都没那么重要了。想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我对枕头的概念和功能,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偷偷地换了。「枕头」和我身边的一切商品一样,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而我不知不觉地卷入了别人的游戏中,不断更换品牌、材质、功效,所有这些需求并不是我的,而是商家凭空制造出来的。

我们自认为紧跟时代赶时髦,实则是被整个商业裹挟着往前走。我们用判断力、决策力选择合适的商品,实则是在商家给定的范围内,选择商家希望你买的商品。

商业中有个概念叫「价格锚点」,也就是说,商家会给你多个选择或价格,但有些价格只是个幌子,商家希望借助这个锚点,让客户选择他们推荐的商品。举个例子,星巴克的咖啡有中杯、大杯和超大杯,中杯和超大杯就是锚点,主要卖的就是大杯。消费者看到中杯27元、大杯30元、超大杯33元时,会觉得中杯「太少,不够喝」,而大杯和超大杯的价差(仅3 - 5元)显得很小。于是,消费者倾向于放弃中杯,认为多花几块钱就能买到容量更多的大杯,感觉更「划算」。

再说回枕头,我儿子的枕头是我妈手工做的,荞麦皮的,我爸妈现在用的枕头也是荞麦皮的。前些年给他们买了记忆棉和乳胶枕,但都没用起来,用荞麦皮枕头。一则是用得习惯,二则他们受商业影响较少。

抛开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材质,枕头的功能很简单,就是枕着睡觉。我自身遇到的问题是我的习惯造成的,不能久坐,要多站起来活动等。但非要通过「商品」来满足我的需求、解决我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整个商业环境给我悄悄植入的。

商业蓬勃发展肯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丰富多彩的产品和服务又让我们觉得只要有问题就可以通过花钱购买的方式来解决,但却没有真正地考虑过自身的本质需求。

其实,判断是否是自己的真实需求也很简单,以后再遇到商家的推荐,看看他们是不是在「挖坑」,也就是说,告诉你哪里有问题,并放大这个问题,再加上截止时间、资源稀缺等因素让你尽快决定,这就是在「挖坑」,然后他们再用推销的产品或者服务来「填坑」。让你觉得一切恢复平静,但兜里的人民币少了不说,自己还买了本来就不需要的东西。

绕了一大圈,返璞归真的我,又找回了荞麦皮枕头,这种没有繁杂商业渲染,没有「挖坑」「填坑」的波折,让我觉得特踏实,也不会为我的肩膀酸痛找借口,直面解决问题,更不需要拿商业产品饮鸩止渴。

最后,分享我使用了多年,经过验证的防忽悠妙招,消费三原则: 「这个东西是不是一定要今天买?今天不买的话会怎么样?一定要买的话,有没有替代方案?」 下次再遇到「挖坑」的商家,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不仅省钱,更省心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91智读」,获取每日更新,一起成长。 91智读公众号


👇欢迎加我微信好友,一起聊聊关于成长的故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