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越来越强,人越来越忙

从今年初DeepSeek强势发布,再到国外OpenAI、Claude、Google等大模型跟进升级,AI的能力越来越强,我自己的感觉是:「以前不能干的事,现在我又能干了,不愿意干的事,可以让AI干了」,最终我不仅要跟紧技术迭代的步伐,还要监督这些大模型的工作质量。技术更新迭代,非但没有减轻我的工作量,我咋还感觉越来越忙了呢?
我一直认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革新。技术的更新换代,为人类提供了更高效的工具与工作方式,让人可以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思考生命的意义享受生活,看看大好河山。但结果却恰恰相反,技术迭代更快,人们要跟紧步伐,消化知识,学会技能,做更多的事。结果发现技术又有新迭代,再继续学习,继续做更更更多的事…… 如此循环往复。
前几天,我看到了北师大心理学公众号,介绍了「津巴多时间心理学」。它认为未来导向的人在面对技术快速变化时,容易因担心跟不上而感到焦虑,这让我意识到忙碌感不只是时间问题,更是心理问题。我看了之后觉得确实有一些道理,但还是觉得差一点意思,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的问题。
为了弄清这种忙碌感的本质,我决定与 AI 大模型 Grok3 对话,探寻更深层的原因。今天,我打开了大模型,想和它进行一次探求本质的沟通:
提词:我最近感觉AI技术兴起后,人类更忙碌了,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抛开现象看本质,尽量多挖几层,找到根本原因。我的目标不仅要理解 “为什么会这样”,还要找到 “怎么办”。
Grok3 大模型从表面现象开始分析,往下挖了5层,给出了根本原因,以下是AI的回答,格式有所调整:
AI兴起后,人更忙了
AI并不是简单地「替代」人类,而是「增强」了人类的能力。比如,自动化了重复性工作后,人类需要处理更高层次的任务,比如数据分析、模型优化等。这些任务需要更多技能和精力,导致忙碌感加剧。
第一层:任务变得更复杂
技术增强了能力,也提高了对人类的要求。 AI 自动化了简单流程,但引入了新任务,比如数据管理、算法调试、结果解释等。因此,技术增强了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对人类的要求。
技术的发展不是为了让人类「偷懒」,而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生产力和创新。企业用 AI 提高效率后,往往不会减少工作量,而是把节省的时间填满更多目标,比如开发新产品、分析更多数据。这样,人类的工作内容从简单重复变成了复杂多样,忙碌感自然增加。
第二层:对效率的追求无止境
AI 提高了效率,但企业和个人的期望也随之水涨船高,任务和压力不断累加。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AI 被用来榨取更多生产力,而不是减轻负担。
现代社会崇尚「多劳多得」和「时间就是金钱」的文化。技术进步被视为提升竞争力的工具,而不是让人休息的理由。 比如,公司用 AI 优化了流程后,不会说「大家早点下班吧」,而是说「现在能做更多项目了」。这种文化让人类无法从技术进步中「解放」,反而更忙碌。
第三层:技术依赖削弱了人的自主性
AI 发展太快,人类忙于学习和追赶,感觉被技术牵着走。 技术进步的速度超过了人类的自然适应能力。比如每年都有新模型、新工具出现,人类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如果不学,就有被淘汰的风险。这种「被迫追赶」的状态让人感到失控,忙碌感不仅是时间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第四层:人的认知和心理适应滞后
面对快速变革,人们感到焦虑、疲惫、无所适从。 人的大脑在进化上更适应缓慢变化的环境,AI 的快节奏超出了认知负荷。
人的心理机制需要时间来适应新事物,而 AI 技术的更新周期可能只有几个月甚至几周。比如,学会一个新工具刚上手,马上又有更新的版本需要学。这种「学不完」的状态让大脑超载,忙碌感被放大。
第五层:人与技术的关系失衡
技术本应是人的工具,但现在人反而成了技术的「追随者」,忙于适应它的节奏。 技术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开始「主导」人的行为和心理。
在技术驱动的社会中,人的主导地位被削弱了。AI 不再完全按照人的需求缓慢进化,而是以自己的逻辑快速迭代。 人从「使用技术」变成了「被技术使用」,这种角色颠倒让我们疲于奔命。
到这里,大模型给出的结论是:人与技术的关系失衡,AI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从「掌控者」变成了「追随者」,忙于适应技术,而不是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需求。
找到原因,我们怎么办?
个人层面
- 重新定义技术与你的关系 让 AI 成为你的助手,而不是主宰者。
- 设定技术使用的边界,比如每天只花固定时间学习新工具。
- 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而不是盲目追逐潮流。如果某个 AI 工具能满足需求,就别急着换最新的。
- 提升技术素养,化被动为主动掌握技术,而不是被它牵着走。
- 定期学习 AI 相关技能,但聚焦于跟你工作、生活最相关的部分,避免学太多用不上的。
- 培养可持续的学习习惯,比如每周抽 1-2 小时更新知识,而不是一下挤满时间。
- 调整对效率的期望 摆脱“必须更高效”的压力。
- 给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比如「今天完成 3 件事就好」,而不是用 AI 把任务堆满。
- 在生活中留出「空白时间」,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而不是填满更多工作。
- 增强心理韧性 更好地适应技术变革的节奏。
- 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缓解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焦虑。
- 练习「知灵活性」,比如接受有些技术不必全懂,只要会用就行。
社会层面
推动技术更人性化 让 AI 发展更贴近你的需求。
- 支持「以人为本」的技术理念,比如选择那些重视用户体验的工具。
- 在使用 AI 时反馈意见,告诉开发者你需要更简单易用的功能。
思考
说实话,看到 AI 给出的每一层分析,以及找到所谓「根本原因」后,我觉得还是挺悲哀的,「AI 不再完全按照人的需求缓慢进化,而是以自己的逻辑快速迭代」。人发明 AI,但又不得不让它飞速发展,只能调整自己的认识、预期以及接受程度来适应 AI 的变化。
如果这种失衡持续,人可能过度依赖技术,自主性和创造力会逐渐削弱,甚至影响心理健康。但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人类历史上一次次关键的技术变革,总能找到新的平衡。这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人类适应和进化的机会。 只要我们主动调整心态、提升能力,并努力引导技术的发展方向,我们仍然可以做技术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追随者。
正如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所说:「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必须学会驾驭它,而不是被它奴役。 希望我们都能反思技术与人的关系,共同探索更和谐的共存之道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91智读」,获取每日更新,一起成长。
👇欢迎加我微信好友,一起聊聊关于成长的故事。